稀土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筹码。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全面关税”政策,两天后,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宣布对部分稀土出口实施管制,引发海外市场震荡。6月7日,商务部释放信号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或将逐步放松,稀土永磁板块在资本市场上迎来连续上涨。
稀土对中国的重要性堪比石油对中东。在中国的稀土战略布局中,国资央企成为中坚力量。稀土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被业界称为“新材料之母”。它与汽车工业、半导体、医疗成像化学品、机器人、海上风力涡轮机、军事武器等高科技制造密切相关。稀土元素分为轻、中、重三大类,主要用于制造民用和军用技术所需的磁铁。中、重稀土在航天、国防等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更加稀缺,近年来供应相对紧张。
美国有芯片,中国有稀土。两国贸易争端中,稀土成为重要筹码。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引发海外市场波动。美国福特汽车因稀土短缺,其芝加哥工厂的探险者SUV车型在5月停工一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影响了公司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生产。此外,中国出口的稀土直接影响美国的军事国防工业,如高温喷气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需要用钇做成隔热层,防止发动机在飞行途中熔化。据美国众议院国防委员会披露,生产一架F-35战斗机大约需要0.4吨稀土,建设一艘宙斯盾级驱逐舰约需2.4吨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则需4吨稀土。兰德公司的一项分析指出,仅持续90天的稀土供应链中断就可能迫使78%的美国国防承包商关闭生产线。
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具备主导能力。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比例超过60%,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占全球产量的92%。美国地质调查局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中国供应全球90%以上的精炼稀土,欧美对中国稀土精炼能力依赖严重。
中国对稀土产业进行战略部署,国资央企成为推动中国稀土把控全球控制权的重要力量。2016年,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公司、广东稀土、五矿稀土和厦门钨业六大国企主导稀土行业竞争发展格局。2021年底,以中铝公司、五矿稀土、赣州稀土三大稀土集团为主体的“中国稀土集团”成立,并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两家稀土科研技术研发企业,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发展协同。当前,中国稀土集团(中重稀土)与北方稀土集团(轻稀土)占据全国90%以上的稀土指标,形成“南重北轻”的稀土格局。
中国稀土产业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储量和产量上,还体现在开采和加工技术上。我国掌握了核心的冶炼分离技术,目前对稀土冶炼分离环节形成垄断,冶炼分离产量占全球比例达到约90%。包头稀土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持续突破稀土开采冶炼与分离技术瓶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提出的串级萃取理论极大减少了萃取工艺实验的盲目性,使我国稀土冶炼分离成本大幅降低,在世界稀土市场占据绝对优势。2018年,中国的稀土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我国稀土冶炼分离水平全球领先并延续至今,控制着高纯单一稀土的全球市场。
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产业链上发展最快、产业规模最大的方向,已成为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由钐、钕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组成的合金制成,具有强大的磁力,多用于电动汽车、燃油车以及机器人、无人机、海上风力涡轮机、导弹、战斗机等领域。稀土永磁材料已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材料之一,尤其在高性能电机和传感器的应用中。单台人形机器人通常需要40个以上伺服电机,每个电机需要50~100克钕铁硼材料,总用量可达2~4千克。以特斯拉的“擎天柱”为例,单台机器人需要约3.5千克高性能钕铁硼。我国在全球稀土永磁材料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多家“国家队”领军企业在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研发领域具备较强的产业竞争力。
今年4月,中国实行部分稀土出口管制,当月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量环比下降50%以上,创下近5年新低。商务部表示,随着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各国对中重稀土在民用领域的需求量正持续增长。中国充分考虑各国在民用领域的合理需求与关切,依法依规对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并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多家机构认为,商务部上述表态预示着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或将逐步放松,此举将推动稀土原料价格上涨。北方稀土表示,人形机器人是稀土磁性材料、永磁电机未来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领域之一。高盛预测,2030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89万台,2025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53%。国内外多家头部科技公司已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并陆续推出新产品。AI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高度自主决策系统演进,拓宽其现实应用场景。
当前全球稀土供给的市场格局正在面临重塑,稀土原料企业向全产业链深度布局成为行业长远发展的主流趋势。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稀土永磁材料将作为主要增长极打开稀土需求空间,中国稀土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望持续增强。